HASS LAB

 

「腦力多元視覺資料庫」的使用方式

這個資料庫可以有三種不同的使用方式:

  1. 由展覽切入
  2. 由藝術家切入
  3. 由主題切入


1. 由展覽切入


你會看到一個展覽中的所有作品,這些作品都經由「腦力無邊」計劃參加者(我們同時視他們為藝術家)重畫過一次。現階段已收錄的展覽包括:《M+希克藏品:別傳》(M+/2025)、《山鳴水應》(M+/2024),以及《明天會再來:陳餘生藝術展》(亞洲協會香港中心/2024)。


觀眾能夠透過腦力多元人士的視角,重新感受展覽內容,讓不同觀看方式互相輝映。我們亦視這種方式為一種可供發展的外展服務 —— 既可協助大型美術館推廣展覽,同時也促進共融與對話。


2. 由藝術家切入


你會看到個別藝術家的作品集,內容分兩個層面:


一、由計劃參加者重畫個別藝術家的作品,例如「靳埭強作品系列」,其中有一張他在1997年畫的作品《天、地、人》,共有16個學員繪畫過。我們將這些作品並置展示,讓觀眾鑑賞;另外有「David Hockney作品系列」(待更新),我們選出他某一階段或展覽的作品,邀請參加者繪畫,並展示整個階段的作品。


二、我們發現參加者當中有些繪畫很出色的,就讓他們跟藝術家同等,特別為他們設立個人作品系列,例如:「阿簡作品系列」、「阿康作品系列」、「希拉利作品系列」等。他們的作品不比成名藝術家遜色,我們以此推介他們的藝術。


3. 由主題切入


主題並沒有限定一個範圍,分為兩類:


一、是我們由資料庫中的作品中,策劃一些新角度主題。例如:「由極簡到極滿的繪畫」,我們發現腦力多元人士的繪畫中呈現出兩種極端的特性,於是透過作品的排列去展示出來;「文字、繪畫與詩」挑選了一些參加者喜歡在畫作中加入文字的作品。


二、是根據新形式而發展的主題,例如:「12張名畫與12個藝術家的對話」(待更新),我們以12張經典名畫作為範本,邀請12位繪畫方式差異較大的參加者,分別重繪一張繪畫,觀眾不但可以看到同一張畫經不同人畫出不同風格,同時又見到同一位參加者處理不同畫作時的風格延續;「跟着黃進㬢去赤柱寫生」(待更新),由藝術家黃進㬢帶領學員到戶外寫生,嘗試用水彩作畫;「一面看電影一面繪畫」則嘗試將電影的線性敘事方式,讓參加者經驗繪畫中的時間流動和故事敘述方式。


現階段「腦力多元視覺資料庫」仍屬基礎版本。我們計劃在日後與不同社福機構、特殊學校和藝術機構合作,進一步擴展及開發更多內容。希望這個資料庫形成一個能發展的生態系統。